“版权是传统媒体的生存权、发展权,版权保护不力,传统媒体将迎来新媒体的降维打击!”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权益部主任孙玉遐反复强调。
除了打官司,传统媒体该如何有效保护版权?技术到底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版权价值如何变现并实现最大化?
10月25日,在由中国行业报协会主办、《传媒茶话会》承办、上海原本区块链协办的“版权变现技术交流会”上,来自37家中央及地方主流媒体的社长、总编辑以及版权负责人,共60多人进行了深入探讨。
媒体的生存权、发展权,你重视了吗?
“十九大期间,新华社300万个站点检测到23000家机构侵权使用新华社作品。”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权益部主任孙玉遐在会上说,新华社是版权大户也是被侵权大户。
“在重庆,出现过公证一篇稿子的费用是1500元,维权收入只有800元的情况,入不敷出。”华龙艾迪总经理张春霞在会上说。
长期以来,不少传统媒体面对侵权态度犹豫且暧昧。一方面,受取证难,维权成本高,赔付标准低等客观因素影响;另一方面,担心失去新媒体的传播渠道会导致自身影响力的下降。传统媒体的维权之路“道阻且长”。
“传统媒体的版权保护是近年来中央层面、全国层面、新闻界和学界都非常关注的问题,从技术角度对版权保护与开发展开探讨,对于促进传统媒体版权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国内维权处处长阚敬侠在会上说。
“在版权保护这件事上,传统媒体整体处于弱势地位。传统媒体用免费的内容和免费的人才培养养大了新媒体,但自身的利益却受到了严重损害。传统媒体要抛弃对维权态度犹豫且暧昧的状态,旗帜鲜明、坚定不移地维护版权。”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在会上说。
“移动传播环境下,版权保护需要媒体在战略层面进行设计,版权是传统媒体的生存权、发展权,再难也要上!”孙玉遐在会上说,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是得优质内容者得天下。版权保护不利会影响编辑记者队伍的稳定,影响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每一种新的传播技术的产生,都会将原来的平衡打破。在新媒体的攻城略地之下,传统媒体是否要进行版权保护关系到传统媒体是否要放弃与新媒体的市场化竞争。传统媒体如果不放弃与新媒体的市场化竞争,就必须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的竞争壁垒,而版权竞争是最重要的切入点,传统媒体人必须重视版权,将版权作为一把手工程!
赋予文章DNA 全网追踪及时取证

取证,是维权的第一步,掌握了证据,才不至于眼睁睁看着自己挨欺负。不过打官司只是媒体保护版权的最被动的一种手段,更好的保护是开发。
分离使用权与所有权 实现版权多次交易


其次,“一箭易断,十箭难折”。行业联盟要带领行业媒体抱团取暖,结成版权联盟。眼下,行业联盟要敢于充当牵头人,联合各家传统媒体,坐下来和各家新型传播载体谈,掌握主动权,争夺定价权,切忌被对方逐个击破。
最后,传统媒体作为资深的优质内容生产商,要建立属于自己的内容壁垒,增强自身品牌的影响力和不可替代性。
“技术只是版权保护的工具,但想让版权保护之树长青,还需要媒体、行业联盟、技术三方共同建构新生态。只有这样,媒体人才能生存,媒体才能生存,否则,传统媒体只能继续遭受来自新媒体的降维打击。”中国行业报协会执行秘书长刘灿国说。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传媒茶话会”,经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