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块链+舆情服务”,可为媒体经营转型赋能!

2019年11月22日 10:04 来源:传媒茶话会 作者:段赛民

  原标题:区块链+舆情服务”,可为媒体经营转型赋能!

  近年来,为各级政府部门及企业等提供舆情服务已经成为媒体经营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给党政机关和企业提供舆情监测服务,现已成为各大媒体经营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

  区块链如何推动舆情服务?“区块链+舆情”有什么优势?未来将呈现何种趋势?

  今天,曾任新华社新华网舆情监测分析中心主任,中国应急管理学会网络舆情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央网信办项目评审专家的段赛民,为你揭秘。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舆情服务市场已达到了超百亿元的规模,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红网、中国青年报、检察日报、人民公安报、南方日报报业集团等主流媒体均先后成立了舆情服务机构。有报道显示,人民网一年的舆情服务收入近2亿元,中青华云年收入近6000万元,其他媒体的舆情服务收入也达数千万元。

以区块链技术撬动舆情服务市场势在必行       

   互联网迅猛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正逐渐改变舆论生态,给网络舆情的技术发现、数据分析和应对带来新的挑战,互联网数据壁垒仍然广泛存在,需要从技术和数据方面寻求突破。

   2019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进行第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要利用区块链技术促进城市间在信息、资金、人才、征信等方面更大规模的互联互通,保障生产要素在区域内有序高效流动。要探索利用区块链数据共享模式,实现政务数据跨部门、跨区域共同维护和利用,促进业务协同办理,为人民群众带来更好的政务服务体验。
   高层声音为舆情服务行业如何抓住机遇,在挑战与困境中突围,指明了方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将快速推动行业变革。媒体向舆情服务转型,不仅要发挥既有优势,更要有一定的战略眼光,顺应新媒体、新技术发展趋势,抓住区块链技术发展机遇,以区块链技术赋能媒体舆情服务,提前布局,方可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舆情服务领域占得一席之地。

与传统模式相比,“区块链+舆情”服务具备三大优势

   一是实现溯源追踪,打击网络谣言。新技术的发展加速了网络谣言的传播,但也加速了网络谣言自净机制的建立。区块链被称作“不可篡改的数字账本”,由分布式账本构成,追踪账本,就能追溯新闻的根源。即便被改动,所有修改的记录也全部可以查看。

   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创造一个全新机制来确认新闻信息是否值得信赖。依靠信源评估、内容不可篡改,以及多节点内容验证相辅相成,构成完整的约束机制。

   如果技术公司依托区块链技术开发研究一些谣言测评软件,谣言无处遁形。这种情况下,公众通过综合评估,将不会轻易相信这样的信源,其发布的内容也不能轻易传播。同时,发布者将会慎重考虑发布和转发谣言的成本,因为区块链会将其造假行为和传谣行为记录在案,影响其个人和机构的社会信用。

  针对部分网上ID和大V有意或者无意的“带节奏”,误导舆论的情况。如果在区块链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的网络环境中,将可以有效制约虚假信息的传播。

  二是全节点记录,提高舆情研判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区块链为舆情分析研判提供了全新视角和方法。传统的舆情监测软件主要是基于内容分析,而区块链则是基于数据分析。

  作为分布式账本的区块链,舆情分析可以从数据汇总、统计角度展开,从数据的数值、发生时间、交易流程、出处证明等细节的记录上分析个体或机构活动的规律、真实的态度、所发布信息的真伪。在评估其未来动向也就是舆情预判的问题上,比基于内容的分析更加可信。未来,利用区块链的记录,从崭新的维度展开舆情分析,将与基于内容的舆情分析开展交叉验证。

  在区块链技术背景下,结合知识图谱的表现形式,可以将事件、涉及人员、涉事单位等利益相关方和处置方全面展示,既有效答复媒体和网民的推动,也暴露背后博弈多方的真实信息,有利于把事件的真实舆情传递给社会大众,并且对于进展和结果做预案式的推演,降低社会危害。

  目前的舆情监测软件,大多是基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进行信息抓取和深度学习,舆情预判是一个没有真正攻克的难关,区块链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这一尴尬局面。

  三是结构化处理数据,提高舆情处置的高效和针对性。目前流行的舆情预警平台搜集的信息,包括NLP(自然语言处理)和TDT(话题检测与追踪)等信息处理技术,通过语义分析可以聚合相关的分类观点,追踪话题的时间轴,但依然存在模糊、混沌、不准确的问题。信息复核、制定应对策略所需的时间周期太长,即便策略得当,还可能目标错误,因此效率不高。

   区块链与大数据结合的舆情分析是高度的数据价值凝结。区块链所形成的大数据含金量高,易于结构化,易于处理,大大降低数据处理成本、提高了效率,数据价值得到最大程度的彰显。

结构化数据对舆情研判有啥好处?

   以今年3月“成都七中实验学校食堂事件”为例,舆情开始于一段疑似学生家长发布的视频,令人作呕、刺激眼球的霉变食物成为引爆舆情的导火索,甚至一度引发家长聚集维权;今年4月11日,西安“奔驰女车主维权事件”中,整个事件最开始是因女车主在“抖音”发布的车顶哭诉视频,极具感染力的视频扩散出去后迅速引起舆论关注。

  这两次短视频的发布都是在舆情发展的关键性节点,作为当事人相关的舆情制造者利用舆论规律,尤其利用先入为主的舆论心理,在对事件爆料之初就已经预定了“人设”,进行标签化传播,从而使舆论向着有利于当事人诉求的方向发展,带动起舆论高潮。

  区块链技术将有可能把所有环节信息进行快速结构化处理,一次性公之于众,提前对即将发生的事实回溯做真实性核查,从而降低爆料人的预设立场,为相关部门后续纠偏和降低引导的难度带来正向作用。

  基于以上观点,我认为媒体舆情服务借力区块链技术,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舆情服务的技术能力,协助党政机关及时引导网络舆情,确保干群在网络中良性互动。

“区块链+舆情”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

  “区块链+舆情”的未来发展,笔者预测有以下三个重点方向:

  一是强化舆情朔源追踪机制,实现舆情的全链监控。利用区块链技术追朔舆情的源头,追踪其传播扩散路径,对舆情进行全链监控,以便更好地分析舆情和及时应对紧急情况。这种全链监控因为区块链技术的支持,不仅监控全面深入,而且具有高精准度和高可靠性的特点。

  二是升级舆情服务的范畴,实现舆情预判。舆情预判一直是当前舆情服务的薄弱环节,但是政府和企业非常需要,区块链技术有效解决舆情源信息的可靠性和实现舆情关键信息的数字化,为大数据舆情分析奠定了基础,从而让舆情预判成为可能。

  三是区块链舆情反向推动互联网舆情大环境的改善。区块链舆情在提升舆情服务的同时,也反过来影响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平台等网络舆情发源与传播渠道的改革,区块链舆情对网络信息的性质判断和谣言甄别,加大了社交平台和新闻媒体平台提高自身抗网络不良信息的执行压力,促进这些平台同样引入区块链技术加强网络信息的管理,从而推动互联网舆情整体大环境的改善。

如何推动“舆情+区块链”走向规模化、普及化

   媒体舆情服务的优势得天独厚,区块链技术为舆情服务赋能的正向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为此,提出两点建议——

   一是媒体应该呼吁国家相关部门支持、鼓励加大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舆情监测平台研发投入。技术体系的搭建,没有几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持续性投入,没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决心,是不可能拥有核心技术创新的。但资本市场不会给这个时间,多数企业难以独自承受行业科技创新之重。

   要彻底改变这一局面,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积极引导作用,一定要在准确把握发展方向和原则的基础上,抓住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和核心问题,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由高校、科研院所、学术带头人与舆情监测领域头部企业联合研发,国家给予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当前,发展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新技术已成为国家战略,媒体应该审时度势,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入调研、分析行业领域的关键技术短板,积极鼓与呼。

   二是积极开展党政干部新媒体新技术素养相关社会化培训工作。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并要求增强改革创新本领,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推动工作,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这对于加快释放信息化发展的巨大潜能、以信息化驱动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因此,加大党政干部新媒体新技术素养相关培训的力度,促使相关部门及其负责领导同志时刻关注、了解区块链技术发展现状和趋势,提高运用和管理区块链技术能力,使区块链技术在建设网络强国、发展数字经济、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具有积极意义。

   目前,国内许多媒体服务机构发挥自身优势,举办了一系列党政干部舆情素养社会化培训活动,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果。下一步,培训内容可向新媒体、新技术方向倾斜。